智库平台 关于我们 产业联盟 联合党委 加入我们
登 录 English
>>  
姜迎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咨询工程师
  姜迎娟女士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化学纤维专业,材料工程硕士,纺织行业从业近30年,已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近百个。  
莱赛尔纤维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 姜迎娟  时间:2022-07-19

  莱赛尔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多种优良性能,原材料可再生,生产工艺环保,溶剂可回收,纯纺制品可自然降解,具有绿色可持续发展属性,在国内外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的大环境下,莱赛尔纤维在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产业用三大终端领域均有广泛深入的应用,且用量在持续增加。
  近几年,我国莱赛尔纤维新增产能及产量均逐年增加,表观消费量由2017年的11.9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18.8万吨,年均增长12.1%。2022年,随着兰精公司泰国工厂的投产及国内几家工厂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预计我国莱赛尔纤维表观消费量可达30万吨,比上年增长近60%。我国莱赛尔纤维目前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纤维向差别化及功能性方向发展
  差别化产品主要包括交联型、半交联型、细旦、异形、零碳、亚光等品类;功能性产品包括加入阻燃剂和交联剂进行改性制备的阻燃纤维,混入季铵盐、铜系、银系抗菌粉体制备的抗菌纤维,加入玉石、珍珠与纤维复合制成的凉感纤维等。
  差别化和功能性产品还出现相互融合或多种功能融合发展的趋势,如阻燃纤维,除具有阻燃功能外,还可以兼具零碳特质,并有抗静电、抗起球、抗菌和防霉等多种功能。
 
  二、纱线从中高端领域向全品类拓展
  莱赛尔纤维目前主要的直接下游用户为纺纱企业,可制成纯纺纱,也可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涤纶等合成纤维、粘胶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成混纺纱线;纱线的支数主要介于20S~80S之间,机织纱以20S~40 S为主,针织纱以40S~60S为主;纱线进一步组合织造成为牛仔、灯芯绒、桃皮绒、平纹、斜纹、府绸、提花等系列面料。无锡一棉、天虹集团、德州华源、德州恒丰、前进牛仔、北江纺织等优秀纺织企业均有较强的莱赛尔纤维制品的产品开发能力,为下游终端产品的开发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莱赛尔纤维国产量的逐年增加及纤维差别化品种的不断丰富,其下游用户企业持续增多,直接应用领域从兰精公司“天丝”莱赛尔纤维聚焦的中高端纱线领域向更加广泛的全品类领域扩展,产品品种日益丰富。
 
  三、在服装领域牛仔服用量最大
  莱赛尔纤维通过不同的纺织和针织工艺织造成不同风格的纯莱赛尔织物和混纺织物,制成的面料富有光泽,柔软光滑,有较高的强力、优良的悬垂性、良好的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相比粘胶纤维制品有较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制作牛仔服、裤子、衬衫、内衣、针织衫、休闲服、工作服、袜子、女士时装、裙子以及男式T恤、 夹克等,其中女装偏向用纯莱赛尔纤维制成的面料,轻薄飘逸;男装偏向用莱赛尔纤维混纺制成的面料,沉稳庄重。
  莱赛尔纤维在服装领域的用量逐年持续上升,其中在牛仔服领域用量最大,用量占到了莱赛尔纤维在服装领域用量的50%左右。我国2021年出口牛仔布(含棉量小于85%)31.5万吨,同比增长49.6%,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莱赛尔纤维在牛仔服领域用量的增加。预计未来莱赛尔纤维在牛仔服领域的用量会进一步增加,但占比可能仍会保持在50%左右。
 
  四、在家纺领域向秋冬产品方向扩展
  莱赛尔纤维纯纺或与棉混纺制成的家纺产品手感滑爽,光泽和垂感好,尺寸稳定性好,特别适合制成床品四件套、凉席、夏凉被、家居服、毛巾浴巾等,所用的纱线以40 S、60 S紧密赛络纺为主。50 S、60 S 纯纺莱赛尔纤维纱线制成的家纺四件套产品性能优于纯棉100 S、120 S家纺产品。愉悦家纺、孚日集团、上海罗莱、上海水星、浙江罗卡芙等企业每年用莱赛尔纤维织物近万吨,用量逐年增长,其它家纺企业也在逐步扩大莱赛尔纤维面料的应用。
  莱赛尔纤维在家纺领域的应用目前以春夏产品居多,未来,利用莱赛尔纤维原纤化的特点,打造绒感亲肤有温度的秋冬家纺产品是新产品开发的方向之一,将进一步拓宽莱赛尔纤维在家纺领域的应用。
 
  五、在产业用领域以水刺非织造布为主
  莱赛尔纤维可采用针刺法、水刺法和热粘法等工艺制成各种性能的非织造布,性能优于粘胶纤维产品。海南欣龙控股、浙江金三发、大连瑞光等无纺布企业每年用莱赛尔纤维的用量均呈增长态势。
  莱赛尔纤维可降低液体对织物的渗透率、减少皮肤感染,目前主要应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制作高端面膜、洗脸巾、洁肤巾、可冲散擦拭湿巾、绷带、口罩等个体护理及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另外,莱赛尔纤维具有高湿横向膨润性,制成的织物既透气又防水,可用于制作帐篷、户外用品等防雨纺织品;还可用作过滤材料、涂层织物、耐磨基布、缝纫线、工业传送带、香烟过滤嘴、印花用底布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较大的开拓空间。
—— 作者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立场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027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128号